
一、发展历程
2001年,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成立,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 2002年,法库确定将陶瓷产业作为县域工业的主攻方向,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自此拉开了陶瓷产业发展的序幕。陶瓷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卫生洁具、艺术陶瓷、陶瓷市场、现代建材、陶瓷科技成果转化5个产业园。 2005年,法库在开发区园区发展中引入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源型、资源型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入驻园区,重点项目有铁法煤层气、非金属矿深加工、生态污水处理厂等。当年工业总产值13亿元,就业4500人,财政贡献4500万元。提前实现了“五年再建一个法库新财政”的目标。 2006年 东北瓷都地位初步确立,循环经济全面铺开。园区累计开工的各类陶瓷企业101户,开工生产线185条,工业总产值30.9亿元,就业8100人,财政贡献9000万元。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被评选为“辽宁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开发区”。 2007年,法库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陶瓷博览会”和“千人大会”,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被命名为“陶瓷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基地”和“沈阳市十大城市名片”。西班牙陶瓷和新中源陶瓷落户开发区,提升了区域产业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法库陶瓷开始了从量到质的转变。 2008年,法库县新上项目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1亿元。世界500强企业雅高集团落户法库,法库宜必思酒店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园区引入了沈阳哈哈尼创意陶瓷有限公司。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100强”。 2009年,法库县新开工项目35个,新上生产线27条,累计142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12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实现4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3.3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3亿元。园区陶瓷产业被评为“2009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2010年,法库陶瓷产业集群生产各类建筑陶瓷4.2亿平方米,运输总量1971万吨。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招商引资完成50.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亿元,税收实现2.8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亿元。9月20日,2010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期间,法库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为“东北瓷都”、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东北亚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2011年,苏泊尔集团进驻法库,打破了高纬度地区不适宜陶瓷产品生产的常规,拥有国内最先进、最环保、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全套陶瓷生产设备,经过三年的建设和投产,苏泊尔陶瓷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陶土资源,实现了东北地区卫浴陶瓷生产零的突破。 2012年,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委员会授予“中国陶瓷谷”称号。 2013年,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获批辽宁省首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园区。 2014年,法库陶瓷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贡献税收8.5亿元,安排就业7.5万人,成为支撑法库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5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入住企业已达248家,初步形成了以建筑陶瓷为主,包含12大类、近千个品种,拥有大东北、中冠、中兴、中畅、瓷海、恒大国际、海特曼等一大批专业仓储批发市场以及完整产业链条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销售收入百亿元,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在中国八大陶瓷主产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第一季度,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00万元,实现经济运行首季的开门红,第12届法库陶博会实现销售收入超15亿元。
二、总体概述
为加快实现建设“沈阳北部新兴产业基地、区域中心市场和现代田园城市”三大目标,打造东北地区最具竞争力县域经济,法库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2002年开始大力发展陶瓷产业,短短15年时间,法库陶瓷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以往量的扩张到现如今质的提升的巨大转变,陶瓷已经成为支撑法库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截至2015年年底,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入住企业已达248家,初步形成了以建筑陶瓷为主,艺术陶瓷为辅、拥有12大品类、千余个品牌、10大专业仓储批发市场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综合实力东北地区排名第一、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建筑陶瓷产品集散地。销售市场不仅覆盖东北、华北,更远销至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法库陶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亿元。 在品牌创建方面,截至2015年,法库陶瓷申请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共计78项,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市著名商标8个,省市名牌产品10个,环渤海地区知名品牌21个,连续多年在国家产品质量抽检中合格率达100%。隆盛陶瓷、新宏远陶瓷被评为中国优秀建材企业500强,中国陶瓷谷大市场则获得了“中国优秀示范市场”和“中国优秀成长型市场”称号。 在环保改造方面,法库县利用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进程,截至目前,园区内金铭佳陶瓷、大唐陶瓷、泰一陶瓷、新东方陶瓷等4家企业采用了科达公司的清洁煤制气,21家企业使用天然气,12家企业使用煤层气,法库县计划用2-3年的时间,实现清洁能源推广的全覆盖。目前,园区企业已全部完成了窑炉尾气、喷雾干燥塔尾气除尘、脱硫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生产料场100%全部封闭式覆盖。2015年,法库县用于陶瓷产业环保改造方面的资金投入已达3亿元。
三、产区特点
原料优势明显:法库县是全国瓷土原料基地之一,该地非金属矿体蕴藏十分丰富,目前沈阳法库拥有的非金属矿产达27种,珍珠岩、瓷土、硅石等矿物已探明的储量达1.79亿吨,远景储量达5.5亿吨。可作为陶瓷生产原料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沸石、瓷土、硅灰石、珍珠岩、二长花岗岩等,这些非金属矿产资源在辽宁省内或周边地区十分丰富。 区位优势明显:法库靠近辽宁中部城市群,距沈阳77公里、铁岭43公里、抚顺80公里、鞍山159公里、营口225公里、桃仙机场96公里。 法库位于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内,紧邻沈阳沈北新区,同沈阳等城市共同构成经济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法库依托沈阳在东北的区位辐射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对周边邻国的辐射作用强;沈阳是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交通的中心,中心城市的作用将确立法库陶瓷基地的地位,将带给法库辐射东北及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东北亚的国家和地区。 交通优势明显:区域内:国道203国道和101国道;省道:沈环线、昌法线、彰桓线和新梨线;高速:四阜高速、沈康高速、沈阳外环高速。区外联系:港口: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营口内陆港就设在法库;机场:沈阳桃仙机场、丹东机场、锦州机场、朝阳机场 、大连周水子机场。主要铁路站:锦州、沈阳等重要铁路枢纽,法库到省内各主要枢纽距离小于500公里 市场优势明显:法库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市场圈层: 1、以辽、吉、黑为产品主要市场并辐射内蒙、津京唐地区的国内市场。黑、吉、辽在传统上相互关系紧密,法库凭借运输优势、亲和优势占据东北市场,并依靠地缘优势辐射内蒙古、津京唐等地区市场。根据市场调查,仅以墙地砖为例,东北地区目前年销售量约为2.1亿平方米,到2007年约3.6亿平方米,到2010年约需9亿平方米。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东北三省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 2、以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东北亚为主的海外市场。韩国、日本 、朝鲜、俄罗斯、蒙古是我国传统贸易伙伴,东北地区是与之相应的主要边贸地区。 2016年5月,沈阳铁路局大青集装箱物流基地到大连港海铁联运正式开通,法库陶瓷出口,单体货柜的运输成本已经同佛山陶瓷从广州港出口没有差别。 劳动力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短期培训后大部分工人可以掌握基本生产操作流程。 产区规划优势明显:不同于佛山、山东等产区发展情况,法库产区从建区伊始,就对陶瓷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科学的规划安排,截至目前,产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预留发展面积较为充足,法库产区是目前国内陶瓷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区,因此不会出现佛山以前和山东现在正在经历的断崖式搬迁改造带来的风险。 优势明显的同时,制约法库陶瓷发展的缺点和不足也非常明显: 产品结构单一:中低端产品供给量偏大、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 销售区域狭窄:法库陶瓷在辽吉黑、内蒙古、河北部分地区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在黄河以南地区,鲜见法库陶瓷 品牌知名度弱:在品牌创建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佛山山东品牌相比,差距不小。 艺术陶瓷发展缓慢: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力。 企业实力普遍较弱:产区企业在规模和资金实力上,普遍较弱,当前环境下,企业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不够丰富,制约企业发展。 人才家底儿厚度不够:缺乏未来市场竞争所必需的技术研发人才以及足够数量的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
四、产区现状
2016年是法库陶瓷产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法库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按照法库县委县政府实施“项目年”的工作部署,法库陶瓷产业园区上下团结一心、全面发动、广泛招商、努力挖潜、强化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实施了总投资近12亿元,以北方明珠高档墙地砖项目为代表的8个重点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开工率达100%,2016年第一季度,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00万元,实现经济运行首季的开门红。 目前法库产区实际开工生产线近80条,其中,地砖生产线50余条,抛光砖和抛釉砖各占50%,瓷片生产线近20条,其他产品近10条;法库产区95%的企业均来自福建,法库也是福建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区,70%的企业在佛山、山东等地也有工厂或营销中心,因此,法库陶瓷产品在工艺上能与佛山等前沿地区保持同步,目前市面上较为关注的只有少数企业掌握的通体大理石产品在法库产区已经有企业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在品牌美誉度方面,法库陶瓷同佛山等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导致产品同质不同价。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法库产区企业普遍面临着销售趋缓、资金回笼慢,企业融资渠道收窄,泛东北市场被其他产区挤占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的难题,目前总体库存情况照往年偏高5个百分点。 如何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立于不败之地,转型升级、再创辉煌,这是法库陶瓷必须思考和认真回答的课题。为此,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下一步工作中,法库陶瓷产区坚持很抓项目保增量,调整结构优存量,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总抓手,推动产品创优,推动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做好对内两个改造,对外两个拓展。一是推动产区环保升级改造,本着企业消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省市补贴一点的原则,取缔53台两段炉,推广清洁能源,争取用2-3年的时间实现清洁能源推广的全覆盖,还法库人民一片蓝天,一片净土。二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抓好研发中心建设工作,争创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利用辽宁法库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抓好陶瓷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工作,确保2016年入孵企业达20家,毕业企业10家,实现科研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配套招商,重点引进板材、灯饰企业,打造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家居装饰建材集散地。四是加快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巩固“泛东北区”原有重点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抢占华北市场和南方市场,抓紧法库陶瓷出口集团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法库陶瓷产业的原材料优势、产业集群优势、技术研发优势以及日渐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加块法库陶瓷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法库品牌,以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陶瓷主产区、最具竞争力陶瓷出口基地为总抓手,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不断提升法库陶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刚刚闭幕的第12届沈阳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期间,来自海内外近万名客商齐聚瓷谷,3天展会实现销售收入超15亿元,“大青到大连海铁联运”以及“法库陶瓷迪拜海外仓”两个重大项目顺利签约,法库陶瓷在以陶瓷出口为突破口,去库存、保生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圆满完成2016年法库陶瓷出口5000万美元的任务,争取1亿美元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1-6月,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招商引资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出口创汇2359万美元.法库正在成为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最具潜力的增长极。 |